2003年,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中国证券市场克服了美伊战争、非典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,继续保持健康、平稳的运行格局。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,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,市场功能和作用逐步显现,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2003年股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。截至年底,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1287家,比2002年底增加了63家,其中,仅发A股公司1152家,仅发B股24家,同时发A、B股87家,同时发A、H股24家。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93家,比2002年底增加了16家,其中,仅发H股69家,同时发A、H股24。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为42456亿元和13179亿元,比2002年底增加了11%和6%。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分别为6428亿股和2268亿股,比上年底增加9%和11%。2003年股票发行筹资大幅增加,全年境内外市场累计筹资1358亿元,比2002年增加了41%。其中,境内筹资832亿元,比2002年增加了6%;境外筹资65亿美元,是2002年的3倍。
2003年债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。截至2003年底,在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共115只,比2002年底增加了41只。其中,国债61只,企业债31只,可转债23只,分别是2002年底的1.22、2.16和2.56倍;债券托管市值4068亿元,比上年底增加了39%。其中,国债托管市值3479亿元,企业债托管市值367亿元,可转债托管市值222亿元,分别比上年底增加了24%、63%和242%。2003年交易所交易的各种债券累计成交62136亿元,比2002年增加了87%。其中,国债成交58756亿元,比2002年增加了78%;企业债成交2717亿元,是2002年的39倍;可转债成交663亿元,是2002年的9倍。
截至2003年底,基金管理公司达34家,比2002年增加了13家;共管理证券投资基金95只,比2002年增加了24只,其中,封闭式基金54只,开放式基金41只。基金份额达1615亿元,比2002年底增加了22%。
2003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10.84万亿元,比2002年增长了174%。其中,大豆成交33321亿元,铜成交21622亿元,天然橡胶成交35705亿元,小麦成交金额7953亿元。2003年底,全国共有期货经纪公司186家,期货营业部303家,投资者开户数达34万户,比2002年增加了15万户。
2003年底沪综指和深成指分别收于1497.04点和3479.80点,比上年底分别上涨139.39点和720.5点,涨幅分别为10.27%和26.11%。行情大致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从1至4月中旬,由于宏观经济增速加快,证券市场环境稳定,受此影响,股指快速上扬,沪综指一度上涨至1650点;第二阶段从4月中至11月中旬,受非典影响,股指快速回落,并在事件、全流通传言及人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诸多外围因素影响下,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调整行情,沪综指最低下探1307点,创4年来的新低;第三阶段从11月中旬开始,在超跌科技股和大盘蓝筹股带动下,股指快速反弹,沪、深综合指数分别上涨13.45%和6.79%。
2.股票市场结构发生积极变化,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和交易份额比重明显提高,市场资金流向大盘绩优股。
2003年底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比重为19.10%,比2002年底提高了5.31个百分点;全年的平均交易份额为14.50%,比2002年提高了3.07个百分点。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份额超过证券公司,成为交易份额最大的机构投资者,全年平均交易份额为6.12%,比证券公司高出2.94个百分点。2003年,股票市场资金流向绩优股的趋势明显,其直接表现在绩优股的成交比重显著提高。2003年每股收益大于0.20元股票的成交比重为51.52%,比2002年提高了11.56个百分点。其中,每股收益大于0.50元的股票成交比重为16.38%,比2002年提高了9.13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微利股和绩差股的成交比重大幅减少。每股收益少于0.05元的股票成交比重为18.33%,比2002年减少了7.85个百分点。其中,每股亏损大于0.50元股票的成交比重仅为0.76%,而2002年这一比例为2.68%。
3.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形成并得到市场的认同,股价的涨跌同公司基本面及行业的关联性不断提高。
2003年,涨幅超过10%的股票中,每股收益超过0.20元的绩优公司所占比重为70.33%,比2002年上升了32.63个百分点;下跌超过10%的股票中,每股收益超过0.20元的绩优公司比重仅为22.33%,比2002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。在2003年上涨的股票中,电力、蒸汽、水的生产及供应业的股票所占比例为9.01%,比2002年提高了8.27个百分点;金属、非金属制造业为16.90%,比2002年提高了5.00个百分点;采掘业为4.79%,比2002年提高了4.00个百分点。
4.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出现回升,优劣公司差距逐步扩大,蓝筹公司作用初步显现。
2003年季报显示,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均明显提高。前三季度实现利润总额1025亿元,比2002年全年实现利润总额高出21个百分点;每股收益0.158元,已超过2002年的全年水平。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,优劣公司间的差距逐步扩大,利润进一步向大公司集中的特点。根据第三季度报告,总股本超过8亿的大盘股公司共有112家,这些公司前三季度共创造净利润648亿元,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63%,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。大盘股、权重股对推动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回升发挥了巨大作用,蓝筹公司的作用初步显现。